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

五代史-梁唐晉漢周書

北宋時期,先後有兩部記述五代時期歷史的著作,一部是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《舊五代史》,一部是由歐陽修私修的《新五代史》。

  《舊五代史》原來稱為《五代史》,或《梁唐晉漢周書》,共150卷。完成於宋太祖開寶六年(973年)四月至第二年閏十月,由薛居正監修,盧多遜、張澹、李昉等人同修。後來歐陽修《五代史記》問世後,稱為《新五代史》,薛居正等所修的史書就被稱為《舊五代史》。

   《舊五代史》編修的目的性是很強的,那就是總結歷史經驗,為宋王朝的政治提供借鑒。五代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分裂混亂的時期,在短短的50餘年的時間 裡,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5個王朝,這些王朝的創建者都是前朝的鎮將,他們手握重兵,一旦時機可乘就以武力推翻前朝,建立自己的王朝。這個時期的中央政權都 沒有足夠的力量制服藩鎮,誰的兵強馬壯誰就可以做皇帝,毫無秩序可言。因此,王朝的變換很快。此外,5個中原王朝之外,還先後存在過10個獨立的小國。北 宋是繼後周之後而建立的,趙匡胤有結束分裂局面,建立穩固的趙宋王朝的雄心。因此,總結五代時期的經驗教訓就很重要。

  《舊五代 史》的編撰只用了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,速度是很快的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北宋離五代很近,參加編寫的史官大多親眼目睹了五代的歷史場面,對五代的歷史比較 熟悉。《舊五代史》也有它的不足之處,因為它是依據五代實錄,而實錄多是由當朝人編寫,所以隱諱粉飾的地方較多,修《舊五代史》的史官又多是五代時的舊 臣,他們不加區分地照錄了這些不實屈筆的文字,使書中的不少記述不符合歷史事實,另外《舊五代史》敘事較為繁雜。這些都引起後人對它的批評。

《舊五代史》成書於宋建國後不久,所依據的史料多為五代實錄。《新五代史》修撰時,距宋建國已有八九十年,距舊史的成書也已經60多年,這個時期又新出現了許多新的資料,這樣就使得《新五代史》可以在《舊五代史》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史料。

   《新五代史》新增史料最多的是《十國世家》。列傳人物部分也有補充,歐陽修採用了新的材料以及筆記、小說中的材料,補充了事實,使人物事跡更為生動、豐 富。對於少數民族的記述,也有新的增加,如根據胡嶠《陷虜記》,記述了在契丹的親身見聞。在《于闐錄》中記述了高如晦出使于闐時所見到的沿途各國的山川、 風土情況。在《司天考》中,歐陽修將後周天文學家王樸的《欽天歷經》4篇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,因為《舊五代史》這部分內容已經不全,所以歐陽修的記錄在我 國天文學史上是有重要貢獻的。此外,歐陽修對所採用的史料進行了細緻的考辨,訂正了《舊五代史》和其他史籍的不少錯誤。

  歐陽修還恢復設表,《史記》創立十表,以後只有班固採用,歐陽修加以恢復,並在《職方考》中用表的形式,將290餘州郡的廢置更易情況明白地顯示出來。

   《新五代史》仿《春秋》筆法,用不同的字句表現微言大義,個人好惡往往影響了史實的記述,終於招致了後人的批評。但是,歐陽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大家,古 文運動的領導人和集大成者,所以《新五代史》文筆簡潔,敘事生動,當時人就認為它的筆力與《史記》不相上下。《新五代史》的文筆之出色,的確在二十四史中 是罕見的。

  總得來看,兩部五代史互有短長,現存《舊五代史》全書是《新五代史》的兩倍多,舊史列傳人物460餘人,新史只有 256人;舊史有志10篇,新史只有2篇。新史的世家10卷,對十國歷史的記述更為完備。在個別人物傳的字數上也多於舊史。這兩部史著都是研究五代十國歷 史的重要材料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