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

歷史

歷史
五代十國初期(後梁)

五代國期間中國從北方到南方皆處於割據時期。由於唐朝末年出現藩鎮割據,勢力強大足以令唐朝中央無法控制,故唐朝滅亡之後,遂瓦解成一個個由地方藩鎮演變的政權,是為五代十國。

自公元907年唐王朝被新建立的梁朝取代後,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(907年—923年)、後唐(923年—936年)、後晉(936年—947年)、後漢(947年—950年)、後周(951年—960年)五個朝代。而南方與河東地區(今山西)則各自產生十個獨立政權,即為十國,這十國為吳越國、吳國、閩國、南唐、荊南國、楚國、前蜀、後蜀、南漢和北漢。惟其實五代時期的政權並不只有五代及十國,詳見以下君主列表。

大體這些國家都是內亂較多,國祚較短促,其中最短者乃五代的後漢,僅4年,而最長的吳越國亦不過71年。在此期間,國家的穩定取決於將領的效忠。但一旦統治者失去領導能力,有實力的將領就很容易發動兵變奪權,如李嗣源、李從珂、石敬瑭、郭威等人都是靠兵變上台的。另外,五代十國又是戰火紛飛的年代。由於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,各個割據政權間戰鬥不休,統治者多重武功而輕文治。至公元960年,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取得後周政權,建立宋朝,把各地勢力一一消滅,至此五代十國才結束。

沒有留言: